用户名
密码
图形验证
     企业微信登录
公历:2024年03月28日 星期四 农历:2024年二月十九【甲辰年2月19日 龙年】 春分后 17:14:27【酉时】 
订单系统 找回密码   注册
搜索文章:
网站首页 电子相册 招聘职位 新闻中心 教育资讯 OA教程 剪映教程 书法教程
 
 
让孩子亲自经历是最好的教育
 
  时间:2016-05-04 08:17:02  来源:网络  浏览:8831  
 
        转发到本站朋友圈      
 
        父母不可能是万能的,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,自己清楚的部分可以讨论,但是对于不清楚的地方,如果孩子表示有兴趣,就要让孩子去找那个方面的专家,或懂得的人,让孩子亲自去经历那个世界。比如,如果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,也有兴趣在这个领域深造,父母一旦帮不上忙,就要找这方面有水平的人来帮助他。
        父母对于自己没有经验的部分,如果仅凭着推测去教育的话,对于孩子的帮助不会很大。有必要的话,可以向前辈求得意见,多多综合他人的经验,对孩子做决定也大有帮助。孩子会通过父母收集来的实际经验,亲自试验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和适合度,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,这样一来,选择正确道路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。
        没有比让孩子亲自经历更好的教育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孩子想要学习游泳,一定要让他到水里去练习。只看书,看别人游,或者只看动作要领,绝对学不会。
        如果孩子有什么想法,或者想做什么事情,不要只通过言语教育他们,让他们在现场实际体验,亲自看和感觉。比如,要教育孩子关心别人,仅仅告诉他们道理是没用的,要让他参与到奉献活动中去,或者让他体会一次需要关心的滋味,这样,他们会很快懂得其中的道理。
        经历的印象会比言语来得深刻,这就是我在养育孩子们时总结的经验。
        比如我们每年夏天都会参与露营,孩子们在露营过程中,会接触到许多美国人。这些人都很友善,有想法,有目标,很多人还有丰富的人生经历,大家一起交流,一起生活,让孩子们见识到了真正的美国生活。这样的经历让我们全家都很难忘。
        在露营中,我们也会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家庭的价值观和东方式的思考方式。例如,我们每年都会定下一天为曾参加过露营的已去世的人做名牌,以表怀念。多年来,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惯例,自我先生去世那年(1989年)的下一年开始,到现在那里已挂了50多个牌子了。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活动,让我和孩子们都受益匪浅。
        在东方,“我”的概念比较丰富,并不仅仅是指孤立的我,还是上一代和后代重要的连接点。我们将这样的东方文化概念与美国的实情结合,间接地让美国人体验到东方文化,了解东方,从而更了解东方人。我们不仅仅将这样的做法应用在了露营中,在其他的场合和团体里,我们也同样去做。这样努力的结果是,虽然并没有刻意为之,但是我和孩子们在那个露营和其他团体中都得到了更多的尊重。
        作为在美国生活的东方人,我对种族歧视问题很敏感,也很关注。但我认为,只要自身善良、才能出众、谦逊、有奉献精神,这一问题是完全可以克服的。东岩文化研究所的精神亦是如此,在“探究、学习、奉献”的原则下,让更多人在美国学习到东方文化的精髓,理解东方,也爱上东方。
        我认为在灵魂的世界、在超越种族的基础之前反省我们的人生,是非常重要的。要修炼道德,让自己的热情和才能不光用在自己身上,而且能够帮助到更多人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。
        扯远了,回到前面的话题。我觉得,教育并不仅仅是给予孩子知识,这个是最初级的教育;更高级的教育是给予孩子引导,让他的内在发生转化。而最好的引导方式,是不要说教,要让孩子亲自去经历和体验。通过露营、展览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电影、表演、演讲、资源奉献等来教育孩子,让他亲自经历和思考,我觉得成效显著。
        前不久,三儿子洪柱为了指出国家宪法上的一个政策错误,参加了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。当时,洪柱领着他十三岁的儿子一同去了。
在那个场合,洪柱郑重地介绍了自己的儿子,然后说:“我希望在我子女的时代能够有正确的政策实施,因此,我将我的儿子领来了。”洪柱这样的行为在全社会上引起轰动,还上了当时的新闻报道。
        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,我很为洪柱骄傲,同时也想起了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带我去参加公司聚会的父亲。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经历,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和弥足珍贵的。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孩子经历过后,还要对他进行适当的引导,比如要让他思考:
        “怎样才能把这个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?”
        “这些经验能给社会什么样的帮助?”
        在学习的时候,也同时考虑如何去应用,这是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育,也及时地将之传达给了孩子和孙儿们。
        理论和实践就像一只鸟的两个翅膀,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,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,这样相辅相成,才能让自己越来越进步。
        我想起洪柱所在的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室里有这样的汉文牌匾——理论无实践即无生命,实践无理论即无灵魂。
        这是洪柱担任国务卿助理的时候学生送的牌匾。
        这是我们家的价值观,经过三代流传下来,现在都传到我孩子的学生那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附:孩子丢失怎么办?

        我们必须从孩子听得懂话时就告诉他们:万一和家人走失,他们应该怎么做。 
        1. 出门前在孩子口袋里放一张防走失卡
        这个方法,对于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孩子都适用。之前看文章,说给孩子穿鲜艳的衣服,我带孩子去商场时观察过,好多孩子都会穿同色系的衣服,人多时,距离远点儿就无从分辩哪个是自家孩子。而防走失卡,可以方便孩子拿出来主动求助,也方便施救者联系到孩子的家人。
        2. 教孩子记住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、姥姥姥爷的电话
        从喆同学会说话起,我们就开始有意识训练他记我和爸爸的电话,准确无误后,我们又慢慢让他记住了奶奶家的固定电话。这样有助于施救者快速联系到家长。大一些的孩子,还可以外出时随身带一个功能简单的手机,教会他和家人走失后找一个安全的、可确切描述的地点,拔打家人电话,
        3. 教孩子记住家附近的标志建筑
        对于街道门牌号这种,孩子可能一下子记不住。但对于某某小区、某某大厦、某某饭馆,孩子可能记起来快一些,所以让孩子记住自己家住哪个标志性建筑附近,能快速帮警察叔叔联系到家人。喆同学现在对于奶奶家以及自己家小区的信息如数家珍,周围标志性建筑也一清二楚。以后如果链家新闻属实,我也会告诉他,家附近的两个链家,也是他找不到爸爸妈妈时的安全选择。
        4. 随时随地告诉孩子哪些人是值得信任的
        因为环境不同,能求助的对象也不一样。喆同学还不到3岁,分辩能力有限,但带他去商场,我会有意识地告诉他这里是服务台,万一找不到爸爸妈妈,可以找这里戴红色帽子的阿姨;进商场时会让他和保安打招呼,告诉他穿这种衣服的叔叔会给他提供帮助。
        平时走在路上,遇到警察、交警、军人、协警,甚至在地铁站,我都会告诉他哪些人员能帮助他,多一份认知,意外发生时就多一份希望。当然,如果链家的救助站属实,我一样会告诉他,这里也是安全的,找不到家人,可以进去找叔叔阿姨帮忙打爸爸妈妈的电话。 
        5. 必要的时候给孩子背上防走失书包
        喆同学不是一般好动,在他一岁多时,我独自一人带他外出,都会让他背上防走失书包。尽管偶尔会被人指责“限制”了孩子的自由,但对比孩子的人身安全,这一点牺牲我认为值得。
        以下这几点家长一定要做到
        1. 平时带孩子,注意养成不随便接受别人食物和礼物的习惯,包括街上那种扫码送礼、填表送礼的,不要让孩子觉得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是可以的。
        2. 外出尤其是多人外出时,一定要指派一个人专门看管孩子。意外往往不是发生在一个人带娃外出时,而是一群人聚会时。他以为你在看着孩子,你以为他在看着孩子,结果出了纰漏。
        3. 在家里和孩子互动时,多进行危急情况演练。小一点的宝宝,比赛背家人的电话号码;大一点的宝宝,练习拔打家人号码以及110、119、120等电话。
 
   
  8831    3  
  部分文章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  
  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