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没有规划,只抓眼前不看目标
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、学历、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,进行了一项跟踪调查。在这群年轻人中,27%没有目标,60%目标模糊,10%有短暂的目标,只有3%的人目标清晰且长远。
25年后,为数不多的、一直朝着目标努力前进的人,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。10%有短暂目标的人,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。那60%的人,成为了社会的腰部力量,生活安稳但没什么成就。而没有目标的人,只能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挣扎。
开学第一个月,是孩子动力最足的时候,每个孩子都有逆袭的机会,制定新学期计划很重要。
②进入不了状态,上课走神
刚开学,很多孩子还沉浸在假期的自由散漫中,人坐在教室里,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了。有的孩子焦虑、浮躁、胡思乱想,上课45分钟,不知道他的脑袋里放了几场“电影”了。有的孩子,杵着个下巴呆呆地看着黑板,一节课下来啥也没听,啥也没想,光顾着发呆了。课上走神1分钟,课后摸索半天功。越早进入学习状态,抓住课堂45分钟高效学习,越能提升学习成绩。
开学第一个月,帮孩子调整作息,保证睡眠。根据作息时间表,利用好早上起床后和临睡前的时间。
如果孩子课堂专注力不够是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,多和孩子聊聊,帮助孩子改变对老师的抵触情绪。让孩子给父母讲同样的内容,体会传授知识的不易,增加对老师的理解。
如果孩子对某学科没有兴趣,可以购买一些简单教具,比如地球仪、化学实验器材、几何思维模型等,让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。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纪录片,周末陪孩子一起看,跳出枯燥的课本。
给孩子算一笔账,不认真听讲受损失的是谁。弥补课堂损失,课外需要付出多少努力。
③没有预习、复习的习惯
课堂上,当老师提问时,总有几个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和老师积极互动。老师讲到难点,也是那几个学生开动脑筋,和老师碰撞出思维的“火花”。请同学到黑板上解题,还是那几个学生积极举手,自信地走上讲台。为什么总是那几个学生能跟着老师的节拍“起舞”呢?
查阅学霸们的经验分享时,预习和复习这两个词总是频繁出现。几乎每个优秀的学生,都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,不需要督促,已经成为他们学生生活的一部分。《坚持,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》一书中写道:一个新的习惯,需要经历反抗、不稳定和倦怠等3个时期,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,需要1个月的时间。
开学第一个月,是帮助孩子养成预习和复习的最佳时机。
A:和孩子一起快速浏览新课本,准备几张白纸,根据目录画出思维导图,了解课本知识脉络。
B:每个周末安排半天的时间进行章节预习,根据大小标题厘清知识层次,标出重点、难点和疑问点。
C:每天做完作业后进行课前预习,精读课本,包括插图、脚注、公式的适用范围等。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汇总记录。
家长一开始陪着孩子预习,养成习惯后坚持对预习结果进行检查。
复习要抓住“及时”二字,睡前一小时复习当天所学,让孩子将所学内容复述一遍。提高复习频率,将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结合起来。
|